真空管式爐通過抽真空與精確控溫的結合,在密閉環境中實現材料的高溫處理,其核心原理及工作流程如下: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
真空環境建立
通過真空泵將爐內氣壓降至極低水平(通常為10?³ Pa至10?? Pa),形成接近無氧的低壓環境。
目的:避免材料在高溫下與氧氣、水蒸氣等氣體發生氧化、揮發或污染反應,確保材料表面純凈度。例如,在金屬燒結過程中,真空環境可減少氧化物雜質,提升材料致密度。
加熱與控溫
加熱元件:采用電阻絲(如鐵鉻鋁、鎳鉻合金)或石墨加熱器,通過電能轉化為熱能,對爐管(石英管或剛玉管)內的材料進行輻射加熱。
溫度控制:
溫控系統(如PID控制器)結合熱電偶傳感器,實時監測爐內溫度,并自動調節加熱功率,實現溫度精確控制(誤差通常≤±1℃)。
升溫速率需嚴格遵循材料工藝要求,例如:
500℃以下:≤5℃/min;
500℃~800℃:≤10℃/min;
800℃~1000℃:≤5℃/min。
最高使用溫度受爐管材質限制(如石英管≤1100℃,剛玉管≤1600℃)。
氣體保護與工藝氣體引入(可選)
在真空環境基礎上,可通入惰性氣體(如氬氣、氮氣)或活性氣體(如氫氣、乙炔),形成特定氣氛條件。
應用場景:
惰性氣體保護:防止材料氧化,如高溫退火;
活性氣體反應:參與材料合成或表面處理,如低壓滲碳。
二、關鍵結構組成
爐體
由雙層水冷不銹鋼外殼構成,內層為加熱腔體,外層為冷卻水套,通過循環水冷卻防止爐殼過熱變形。
爐管(石英管或剛玉管)為反應容器,需具備高透熱性、耐高溫性和化學穩定性。
真空系統
包括機械泵、分子泵(或羅茨泵)、真空閥門和真空計。
工作流程:機械泵初步抽低真空(至10?¹ Pa),分子泵進一步抽高真空(至10?³ Pa以下),真空計實時監測并反饋數據。
氣體輸送系統
由氣瓶、減壓閥、質量流量計和進氣管道組成,用于精確控制工藝氣體的流量和壓力。
分壓控制:通過調節氣體流量,實現爐內壓力在0.01 Torr至10 Torr范圍內的精確調控。
溫控系統
包含溫度控制器、熱電偶(或紅外測溫儀)和加熱電源。
功能:根據預設溫度曲線,自動調節加熱功率,并具備超溫報警和斷電保護功能。